Case:Hp清除后胃癌
西京消化病医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兼食道疾病协作组副组长
陕西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消化医师分会总干事
Hp清除后胃癌
使用内镜:GIF-H290Z
症例所见:早期胃癌 M癌
观察部位:上消化道胃
患者信息:50岁·男性
既往史:10年前因食管早癌行ESD切除,此后长期复查,1年前发现贲门下方小弯侧1cm大小0-IIc病变,活检萎缩肠化,1月前活检提示上皮低级别瘤变。
病例图片
整体评价
这是一例食管早癌ESD切除术后10年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的Hp清除后胃癌。在复查过程中查呼气试验阴性,蛋白酶原I降低(30-40ng/ml),萎缩分级为C3。术前1年发现贲门下方小弯侧0-IIc发红病变,活检提示萎缩肠化,1月前再次复查活检提示上皮低级别瘤变,考虑肿瘤性病变,且在1年的随访中肛侧隆起明显,病变呈显著性发红,不除外黏膜下浸润的可能性,故建议内镜下切除。切除病变病理回报黏膜内癌(tub1>pap, MM, pHM0,pVM0, UL-, ly-, v-, pT1aNx)。病变在非放大状态下边界清晰,但放大可见增生腺体与癌交错分布,符合Hp清除后胃癌表现。肛侧隆起考虑脂肪组织堆积及黏膜下粗大血管造成的伪像。由于病变血管丰富,在剥离过程中出血明显,RDI模式下可以更好地区分黏膜下的血管并及时处理出血点。
RDI模式下进行ESD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黏膜下血管的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