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胃角黏膜病变ESD

武汉市第一医院
胃角黏膜病变ESD
使用内镜:GIF-H290Z(放大)GIF-HQ290(ESD)
症例所见:早期胃癌 M癌
观察部位:上消化道胃角
患者信息:61岁,男性,主诉:腹胀1月余;
既往史:2型糖尿病10年余,血糖控制尚可;基底节脑梗死10年余,平素口服阿司匹林 1# qd(已停药5天)
病例图片
整体评价
胃角部位的病灶因为胃腔蠕动波的关系,NBI放大观察往往无法准确对焦,第三代NBI增加了内镜观察的稳定性,从NBI的内镜观察看,此病灶具有分化型肿瘤的典型内镜特征,包括不规则微血管及不规则的微结构都显示的很清晰,同时观察到了白球征(WGA),肿瘤病灶与背景黏膜的边界清晰,结合病灶的柔软度,完成了内镜下切除治疗。
ESD术后病理中分化腺癌(tub2>tub1、T1a(M)、UL(-)、Ly0,V0、HM0、VM0)。ESD过程中RDI模式的支持下,对于这样一个炎症背景下血供丰富的病灶,内镜治疗过程中能够迅速的识别活动性出血的血管断端并且快速止血。
RDI模式可降低术者在处理活动性出血时的紧张度,并且能够准确及迅速的协助止血处理。